□晨報記者李星言實習生吳婕妤
  “如果用大數據分析的結果把學生貼上標簽,這就是一種濫用!”《大數據時代》的作者、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·邁爾·舍恩伯格昨天應邀做客華東師範大學,暢談大數據將如何深刻影響學習與教育的未來態勢。
  教育將實現“私人訂製”
  維克托是開大數據系統研究之先河的學者,最早洞見了大數據時代發展趨勢,有多達一百多篇論文發表在《科學》《自然》等著名學術期刊上,其著作《大數據時代》被譽為目前最權威的著作,暢銷全球。
  在維克托看來,蓬勃發展的在線教育產生了大數據,使得教育不只是“你講我聽”、考試評分或是選修科目,“大數據可以展示那些以前不可能觀察到的學習層面”,進而可以基於學生的需求實現教育的“私人訂製”。大數據還能夠幫助教師確定最有效的教學方式,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趣味性。學校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也能以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,從而減少社會收入差距和社會差異。
  而從個性化而言,在現行教育模式下,老師往往難以照顧學生最個性化的需求,而隨著大數據的應用將有所改變,並會改變傳統學校模式。在他看來,未來學生主要在家通過網絡上的個性化課表學習知識,定期到學校里在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進行討論、交流。
  勿用大數據給學生分類
  伴隨大數據普及,也發生了不少濫用現象,或是成為一種炒作手段,而這也引起了他的重視。
  “大數據也有黑暗的一面”,維克托表示,比如技術手段將可以把一個學生成長過程事無巨細全部記錄,他們的隱私或者曾犯過的錯誤也會暴露在雇主或學校面前,但這未必是好事,“我們要利用大數據改善學習,而不是通過大數據淘汰掉不好的學生”。
  現場還有不少人擔心,“如果大數據表明一個學生不適合學工程,但他本人又喜歡工程學的內容怎麼辦?”對此,維克托表示,這也是大數據被濫用的一種形式,大數據只是用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質量,不能用來被貼標簽。
  “如果我們要通過大數據預測一切,在降低了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自由度,正確的做法是運用大數據來幫學生習得想要的知識,而不是使用數據來把他們進行分類,或者貼上差生的標簽。”
  他建議,應設立相關法規或問責制,促使大數據的分級利用或授權許可,甚至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銷毀一批大數據,以保證其不被濫用。  (原標題:教育大數據切不可濫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posbrqurkmt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